2月14日下午,公司黨委組織召開了2019年新春慰問專家座談會。會議邀請了公司國內外專家,榮獲國家級、自治區級及市級各項榮譽的技術專家和來自一線的技能專家等共計47人參加。
公司領導與技術專家齊聚一堂,共話發展
座談會上,專家們就如何在工作中形成暢通的溝通渠道,推進技能人才的培養工作以及建立健全柳工專家庫體系等方面廣泛提出意見和建議。
股份公司副總裁閉同葆表示,此次座談會讓同行們面對面交流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作為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大家必須要“走出去”,去走訪客戶、了解整機的使用情況,這是貫穿柳工整個價值鏈的重要事項。行業的迅速發展也要求我們以開放的心態多關注身邊新的事物,做到與時俱進。
集團公司總裁鄭津說到,近年來,柳工在技術創新方面得到了國家和自治區的認可,歐維姆公司更是連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二等獎等高榮譽。目前公司承擔著自治區“二次創業”的目標任務,我們要做好技術創新和升級轉型,首先就要做好自主創新工作。希望大家能形成一個合力,做好協同工作,包括方法的共享、信息的溝通等,帶領公司內部的其他專家,形成專家體系,發揮好專家的作用。
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光安進一步指出,目前柳工的技術人才大部分集中在股份公司,股份公司主要集中在研究院,人才分布不均衡,在技術人才的發展和人才獲取方面也還遠遠不足,下一步要加強公司人才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建立。
曾光安在座談會上作總結發言
就技術人才的發展方面,曾光安強調,當下大數據、互聯網、智能化非常熱門,這對我們的挑戰非常大。而目前柳工現有的知識、經驗及人才結構并不適合未來的市場變化、社會變化和科技變化。公司最新戰略目標中提出“雙百人才計劃”,就是致力于打造優秀的人才梯隊去適應未來各種變化與挑戰。
曾光安表示,對于專家自身而言,在傳統技術上面臨較大挑戰,因此要不斷加強學習,拓寬知識面,觸類旁通。公司內部要營造創新的氛圍,建立健全技術創新機制和體質,讓各種思想、構思得到碰撞。
本次座談會加強了公司與各級專家的聯系,進一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同時也激勵廣大專家在實現柳工十三五戰略目標進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專家有話說】 座談會上,專家們分別從不同的領域和角度各抒己見、獻計獻策,共同促進公司朝著創新方向發展。
拓寬信息渠道有助于研發——愛德華(股份公司研發高級總監)
了解客戶對我們產品的使用情況是一項非常重要卻也非常困難的事。我們大多數是通過互聯網獲取用戶的反饋情況,但目前只能登錄國內的網站,國外的無法登錄。如果我們能有更多方式和渠道去獲取信息,將會非常有助于研發工作;同時建議公司能提前向外國專家告知本年度中國的傳統節日,以便他們更好安排工作或參與節日。
工程師要勇于嘗試新東西——GARY(股份公司研究總院工業設計研究所工業設計總監)
不同項目工作的人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解決方法,建議公司能有一些技術論壇去集中這些項目的意見,找出解決的方法,而不是去重復的溝通和重復的發現問題。此外,公司的工程師們都比較害怕嘗試新的東西,希望工程師們不要害怕犯錯,要勇于嘗試新的東西,失敗乃是成功之母。
注重關注和挖掘人才——林明智(股份公司研究總院院長、股份公司總工程師)
柳工2020戰略中提出,要突破TOP100人才的招聘,在此呼吁各位專家發動起來,多提供在國內外智能化、大數據和AI方面的人才線索。建議公司在待遇、工作地點和工作方式上也可以靈活考慮。目前國外招聘獲得的渠道較少,希望能通過政府渠道去獲取一些專家信息。
堅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 羅維(股份公司總裁助理、副總工程師)
柳工的員工們大多數注重垂直發展,關注自身的發展,希望大家還要多關注身邊發生了什么事件。我們要與時俱進,與一些新時代的技術、商業模式、新動態結合起來,產生新的應用,這樣柳工的前景發展才會更加的寬闊。
探索技術創新的變與不變—— 謝萍(集團公司技術中心主任、副總工程師)
大家都在說變,我要說不變。建議大家思考一下,在技術不斷創新的同時,哪些東西是不變的,如管子、箱、橋、液壓、電控等零部件是不變的,那這些零部件在新的時代模式下,如何去適應新的技術創新而保持它的不變呢,去形成一個有競爭實力的領域。
產品設計需要不斷改進——廖國鋒(裝載機公司構件工廠技術質量室高級電焊培訓專員)
關于設計工程師的產品設計與實際操作的問題。我認為,我們設計的產品是需要不斷改進的。目前我們一線工人的想法往往得不到體現,建議一線工人的技術要一定程度地參與到設計中,工程師要深入現場,與技能工人多溝通,產品做出來也要不斷進行改進。
拓寬裝配技術提升機會—— 朱飛(挖掘機公司總裝廠調試工段裝配鉗工)
目前我們的總裝線,包括裝載機、挖掘機和叉車的裝配工人的工種有了變化,大多只需要在線上進行裝配,建議公司多組織一些裝配類的技術提升機會,去發展裝配專家隊伍。
不斷發現新領域并改進技術——李興奎(歐維姆公司裝備事業部副總經理、裝備技術研究所所長、R&D高級專家)
目前主要面臨我們與客戶互相不了解雙方的需求與技術的問題,所以我們要不斷發現新的領域,應用新的領域去改進我們的技術,同時我們也面臨人才的缺失,希望在大數據、智能化還有計算機方面多引進一些人才。
建立健全專家體系——唐永治(農機公司總經理)
建議要健全專家體系,建立交流合作的機制。在開發產品過程中,我們需要種植、農藝甚至種子的專家,所以要把內部的專家合作機制建立起來并嫁接外部專家的資源共享,把產業鏈上專家都放入體系內,讓專家體系更健全、更全面。
技術要引進也要傳承——趙云峰(研究總院新技術研究所CAE高級技術專家)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很多行業巨頭也不斷地被吞并,我就在思考,目前我們的哪些技術是別人替代不了的,所以我們的核心技術以及一些在研發過程中的經驗怎么去傳幫帶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
快速轉型擁抱未來——陳羽(廣西康明斯公司副總經理、黨支部副書記)
公司要成為全國AI與工程機械應用的領導者和創新者,就要完成快速能力的轉型。如何去解決TOP100人才問題,我有兩個建議:一是先找戰略科學家,解決戰略定位與資源獲取的問題;二是我們可以大膽地設想,把我們的新技術研究中心轉移到人才和資源的聚集地。
建立內部專家庫資源共享——蔣拓(液壓件公司總經理)
作為一名老柳工人,我并不知道公司有這么多的專家,所以建議我們要建立內部專家庫,做到資源共享,知道大家的特長是什么,每個專家可以解決什么問題。同時逐漸把外部的專家信息也建立起來,相信還可以改變并現實TOP100人才目標。
把運營管理當一門技術來研究—— 謝福權(柳工裝載機公司生產運營總監)
把運營管理當一門技術來研究。我們一直認為精益生產只能在車間做,但是這錯了,我們要把整機分開來考慮,降成本不能從降整機的量去考慮,要從結構、整機、裝配不同結構去考慮,這樣即使降了成本也不影響銷量。
多參與市場真正了解客戶需求——賓仕博(挖掘機公司林業機械分公司總經理)
與客戶接觸的過程中發現,我們要對產品的作業模式、運營模式都深刻了解,這樣才能給客戶創造價值。建議設計師要多與市場對接,了解客戶的需求,多到市場走訪。
改善高級工程師證評選標準—— 侯國清(研究總院新技術研究所焊接技術專家)
目前評技術專家需要有高級工程師證,但是工藝人員不允許申報專利,而且工藝人員不能獨立申報一些科研項目,所以工藝人員很難得到高級工程師證,因此很難評選技術專家,建議評技術專家時可以弱化專利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