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光安
2017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主持召開座談會時,曾談到制造業問題。 他說,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正確的戰略選擇。我們的戰略選擇就是要繼續抓好制造業。中國是個大國,必須要做強實體經濟,不能“脫實向虛”。要虛實結合,以實為 基礎。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創新驅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同時,做好知識和人才的積累。
習總書記的這段話,從戰略的高度概括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問題。我所談的中國制造業國際化的四條路徑,就是結合柳工的發展實際,對習總書記這段話的具體闡釋。
柳工是在2003年提出國際化戰略布局的,目標是到2020年從中國走向世界,成為中國的全球企業。換句話說,這一階段柳工仍以國內為主要支點,探索國 際化之路。2020-2030年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級的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全方位競爭,利用全球資源進行生產,運用全球營銷網絡推廣經營。
中國制造業國際化的第一路徑:國際營銷
柳工的國際化發展可以追溯到1993年。當年,柳工獲得了進出口許可證,開始做進出口貿易。歷經十年,成果卻微乎其微,因為根本找不到目標客戶。每年最 多也就賣十幾臺設備,最少的時候甚至賣過三五臺。2003年,柳工轉變策略,立足于市場,主動走出去,到購買柳工設備的七個國家,拜訪代理商。第一站到了 摩洛哥卡薩布蘭卡。摩洛哥代理公司的創始人原籍敘利亞,之前逃難到摩洛哥,從建筑工干起,后來成為摩洛哥第二大建筑商。2003年,這位創始人已是八十高 齡。我和他進行了深談。臨分別時,他說,你們中國的年輕人要好好干,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中國未來的發展定會前景無限。他的一番話讓我熱淚盈眶。我問他,你 的兒子都快60歲了,你什么時候考慮退休?他回答說,等我去見真主安拉的那天,我才會永遠休息。他的回答讓我很感動,我說我今后一定再來看你。過了十年, 為了兌現諾言,我在2013年,專門從歐洲飛到摩洛哥。老先生已是九十歲高齡了,可仍堅持每天上班。他已經記不得十年前說過的話,但我仍清楚地記著。 2003年,中國的GDP總量排名在全球第六位,2013年中國已超過日本。2003年全年柳工的設備在當地只能賣出5~10臺,到2013年銷量已經超 過了200多臺,占據當地市場的首位。
這次回國之后,我向國 際部的同事們談了自己的感受,“天下之事,因循則無一事可為;奮然為之,亦未必難?!边@是引用的明代歸有光《奉熊分司水利集并論今年水災事宜書》里的一段 話。我的個人理解是,世界上沒有不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創新地做,發奮地做,有激情地做,也不一定很難。柳工從2003年開始開發國際代理商,到2010年已經由最初的7家,增長到100多家。柳工的海外代理商會議,參會最多的時候,有110多個國家的代理商,通常情況下是80個左右。柳工用了8年時間,走過了歐美國家同行50多年、日本30多年的發展歷程。
從柳工的實踐來看,國際營銷與國際貿易是兩個概念。我認為,國際貿易就像水上的浮萍,隨風漂移。因為企業不知道自己的客戶是誰,更不了解客戶的感受與意 見。所謂國際貿易,對企業來說,產品一出中國海關,整個貿易過程就算完成了。國際營銷則不然,首先要確定國外的目標客戶。每個客戶就像是一棵樹,只要悉心 照顧,一棵樹就會成長為一片森林。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柳工的全球海外客戶已經積累到5萬多家。
國際營銷里還有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品牌。是做自主品牌,還是做貼牌,這是一個戰略選擇。據我的觀察,國內的一些企業,在海外沒有自己的品牌,只是國外 品牌的代工廠。一個企業如果沒有自己的品牌,前端沒有研發、沒有技術、沒有創新,與之同時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營銷渠道、自己的目標客戶,剩下來就只能做中間 的制造環節,而這是最低端,也是最辛苦的。研發、營銷高高地翹起來,制造低低地落下來,這就是著名的制造業微笑曲線。
柳工一開始就堅定地做自己的品牌,堅決拒絕貼牌。2004年的時候,有一家歐洲企業勸柳工不要進軍歐洲市場,并還提出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條件,每年購買 柳工500-1000臺設備。要知道,柳工2003年全年的出口才幾十臺,對當時的柳工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當然,后面的結果大家都知道 了,柳工不做貼牌,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目前,柳工在全球所有國家都是使用柳工的品牌。
做國際營銷要想成功,必須解決好幾個關鍵要素。
第一,要深入了解國際市場、客戶、競爭對手和標桿,也就是要做好市場調研。做不好國際營銷的市場調研,就不可能做好國際營銷。
第三,要選擇熟悉當地市場的代理商,并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支持,同時也要制定國際代理商的基本準入門檻,這個門檻包括如價值觀、企業實力、服務和配件、員工能力、公司文化等因素的考量。對代理商,要有一個考核期,而代理權必須要設置期限。
第四,要派駐區域營銷服務代表,全力以赴支持代理商。柳工的區域營銷代表,要同時管理3-5個國家的代理商,平均下來,一個季度要走一個國家,一年到頭都在奔波之中。
第五,要不斷改進和開發適應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技術。
舉例來說,2006年我們出口到美國的設備,一下子壞了十幾臺,且都是同樣的問題,問題都出在司機座椅上。在國內則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時沒經驗,弄 不清是怎么回事。后來了解到,美國司機的平均體重比中國司機的平均體重高很多,而司機座椅是按照中國標準設計的,美國司機使用后,座椅很快就壞了??偨Y起 來說,在中國研發的產品,出口到美洲、非洲和歐洲是完全不一樣的,必須根據實際使用條件進行改進。
第六,要規范國際業務體系,加強品牌的培養和提升。對于中國制造企業來說,業務體系建設,品牌培養,都是我們的弱項,必須花大力氣去解決。
第七,要防范知識產權風險與信用風險。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我們在國內的進展很緩慢。為了防范信用風險,柳工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開展了積極合作。
第八,要尊重當地的法律,尊重行業規則,尊重當地的文化和民俗。這一點不是說一說的事情,需要切切實實去做。同時,因為制造業的產業價值很高,每個國家都設置了大量的技術壁壘、貿易壁壘、法規壁壘等來制約別國的市場準入,這些在國際營銷階段必須深入了解。
中國制造業國際化的第二路徑:綠地投資
正是因為存在以上諸多制約因素,我在2006年隨國家領導人首次訪問印度時,就打算在海外設廠。當時一起去的有10家企業的CEO,最終決定在當地建廠的只有兩家,其中一家就是柳工。
柳工之前就為海外建廠做了人才準備。鎮江工廠的副總經理梁偉森被派到英國去留學一年?;I建印度工廠時,他剛在英國學了半年,就轉去印度建設新的工廠。與 他一起到印度工作的還有做采購、人力資源管理等部門的四位同志,這四位同志當時的英語水平都不行,但他們憑著奉獻精神,花了一年時間就把工廠建起來了。當 時,我只向他們提了學習印度英語的要求,一年之內,他們五個人的語言都過關了。工廠是建 好了,但前期一直虧損,大家面臨著很大的壓力。熬過四年多的時間,工廠才開始盈利,現在已成為印度的最佳工廠之一。2016年,它獲得印度政府頒發的兩項 大獎,一項是“最佳國外投資商”獎,另一項是“中印榜樣企業”獎。中國人首次在南亞那片完全陌生的地方,由半懂英語的人帶隊干出來的工廠,幾年之后變成印 度最好的工廠,而且是工程機械行業少數盈利的工廠??梢哉f,柳工在印度建廠的戰略性選擇是正確的。印度工廠在開業慶典時,曾有印度政府三位部長到訪。其中 一位重工部部長在會談中問我的第一個問題就很尖銳。他說,你們中國人怎么敢到印度建工廠?我說,印度是經濟發展潛力很大的國家,他聽了很高興。我說的第二 點他雖然不高興,但也不能否認符合實際,就是印度的基礎設施非常落后,需要柳工的產品。我這么說是有依據的,當時的印度沒有一米高速公路。第三條,柳工印 度工廠可以為印度承包商、港口、煤礦等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加快交貨速度。他又問,柳工在印度建工廠花了多長時間?我說一年,他很驚奇,建一個這么大規模 的工廠才花一年?我們印度至少要干三年。我笑了,我們在國內建同樣規模的工廠只需要六個月。
當然,柳工印度工廠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一段時間,印度員工鬧罷工。當時我們決定挑選一些員工送到柳工總部培訓三個月,我們的工人帶他們干活,他們教 我們的工人學英語。印度的工人在柳州培訓后,感受到了中國企業的文化和中國的高速發展,回國后就不再罷工了。這個時刻就體現出企業形象、企業文化的核心作 用。
為什么選擇印度來建設工廠(綠地投資)?有幾個關鍵因素是我們重點考量的。第一,是 否有適合于長期戰略發展的大市場以及是否有較大的市場輻射能力。也就是說,它本身的市場要足夠大,有潛力輻射中東市場甚至非洲市場。柳工印度工廠具備這樣 的條件。第二,政治是否穩定、法律是否相對健全。第三,產業是否發達,有沒有一定的制造業和供應鏈基礎,有沒有合適的并購對象。第四,是否擁有低廉的人力 資源和智力資本。印度最大的優勢就是,受過教育的人都講英語,工程師、計算機人才充足,智力成本較低。最初,與國內相比,人力資源成本大概是我們的十分之 一,現在相當于我們的五分之一。第五,早期應該輕資產,并關注貨幣的匯率。第六,要注重本地人才隊伍的建設。第七,市場網絡建設周期長,本地研發和本地采 購是難點。第八,需要絕對的耐心和戰略忍耐度。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資源整合、人才培養、市場變化等等都考驗耐心,沒有耐心不行。柳工印度工廠最初虧損了 四五年的時間,當時我們肩頭的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就是選擇獨資還是合資。柳工曾想與印度的一個大企業談合資的問題,談了三次連一個問題都沒有談成。印度駐中國使館的投資顧問建議,就不要合資了,可以直接投資。因為兩家企業的理念、文化、商業習慣等一系列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中國制造業國際化的第三路徑:收購兼并
中國制造業國際化的第二條路徑之后,是第三條路徑,即收購兼并。我個人認為,收購兼并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科學與藝術的相互結合。按照中國武術的說法,這叫做巔峰對決。收購兼并相比國際營銷、綠地投資要復雜一些。柳工為什么在波蘭進行收購兼并?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與我上大學時閱讀的波蘭文學作品《農民》(也譯為《農夫)有關。這是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波蘭作家萊蒙特一直窮困潦倒,后來 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者從描寫波蘭農村的夏天開篇,循著季節的腳步,展開秋天、冬天、春天的美麗畫卷,緩慢流淌著波蘭農村的風土人情,許多景色與人物都 似曾相識,引起我強烈的共鳴。2006年,我第一次去波蘭,就想起自己20年前讀的這本書。我問當地的客戶,有什么同行業的廠家或者競爭對手。他就談到了 波蘭HSW公司(意為具有鋼鐵般意志的煉鐵廠),一家生產民用重型工程機械設備的企業。其前身是在二戰期間,波蘭人民為保家衛國、實現民族復興,在波蘭東 南部喀爾巴阡山省境內的斯塔洛瓦沃拉(Stalowa Wola)地區為軍隊建立的鋼鐵廠及軍工廠,廠區就建在一片森林之中。后來,我圍著這家工廠轉了一圈,確實很美。更有吸引力的是,它是一家聞名全球的推土 機及重型工程機械制造商,同時也是齒輪傳動技術的領先者。因此,柳工收購這樣一家工廠,花費了比較長的時間。直到2011年1月,雙方才在北京簽署了初步 并購協議。之后,雙方又談判了一年,才基本完成對波蘭HSW公司民用工程事業部的收購。
當年,柳工為什么要花這么大精力購買這家企業?為什么不像在印度那樣直接建廠?柳工對此有多重戰略考量。
第一,這家工廠的推土機產品線全球排名靠前,排在美國、日本廠家之后。我的判斷是,在中國投資10億,花十年時間也不一定達到這樣的水平??梢钥隙ǖ?說,柳工花錢做了一筆好生意。這樣,柳工就很容易進入歐洲工程機械高端市場,較好應對客戶的多樣化需求,以及熟練應對東歐尤其是歐盟復雜繁難的技術法規。
第二,波蘭是歐盟制造成本最低的國家。僅就工資水平來看,波蘭工廠工人的工資比上海工廠工人的還要低一點。
第三,波蘭工廠擁有比較成熟的工程機械制造技術。在歐洲,培養訓練一批技術熟練的工人需要較長時間。波蘭加入歐盟之后,按照歐盟的要求,三到五年間,國 有企業必須進行私有化。波蘭原來是社會主義國家,這家企業是國有企業,加入歐盟后必須盡快私有化。當時時間很緊,這家企業急于找到買家,但西歐傳統制造業 產能普遍過剩,沒有企業愿意購買。柳工當時打算在歐洲建廠,這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收購的價格也合理,大概花了3.5億元人民幣。隨后,柳工還在2013 年收購了一家齒輪廠——ZZN傳動件。它生產的是高鐵齒輪系列,并且是這一領域的龍頭企業美國GE公司的供應商,所生產齒輪的最大直徑可以達到1.5米。 當時的購買價格也就是幾千萬人民幣。很清楚,并購的最大的好處就是直接把技術買過來,包括多年的技術、經驗、成果、客戶、市場積累。當然,并購之后如何消 化,能否盈利是一個大問題。
2016年6月,柳工與波蘭國家研發中心共同建立了柳工歐洲研發中心。有兩個獎可以說明柳工在波蘭取得的成績,一個是“波蘭最佳國外投資”獎,一個是“波蘭最佳雇主”獎。
收購兼并不僅可以進行技術轉移,而且能夠獲得新的技術。據我了解,中國裝備制造業將成熟技術輸入到歐盟,柳工是第一家。不進行并購,就很難實現這件事情,包括之前的國際營銷和綠地投資就不可能實現。
收購兼并后如何進行整合,我有幾點體會。
第一,收購標的一定要和自己的發展戰略高度契合。與發展戰略不契合的收購不會取得成功。戰略不契合,隨后的整合就會出大問題,比如市場、產品、技術、人力資源,包括其他目標,如果南轅北轍就不可能產生合力,就無法繼續合作。
第二,收購的目的是快速獲取市場和資源,不是花錢讓別人掌管。
第三,打算并購之前,就必須充分考慮整合的要點和難點,要在談判過程中設計好策略,包括其中的風險點。僅憑沖動投了資金,最后的結果肯定要出大問題。不要說中國剛剛走出國門的企業,即使在國際市場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美國企業,在中國跌倒的也并不鮮見。
第四,自己的核心利益不能少,同樣對方的核心利益也不能少,這樣才能把對手變成長期合作的朋友。
第五,要關注并尊重當地的法律、工會和文化習俗。
第六,整合計劃和關鍵人員的安排是收購和整合成功的核心。
第七,整合的難點在于,文化和價值觀、市場網絡和品牌差異。說到品牌,波蘭企業有品牌,柳工也有品牌,又都生產推土機,這個品牌整合過程是非常痛苦的。
第八,整合要有耐心和策略,原來設想的不一定能完全實現。
從以上幾點來說,并購整合確實是企業最高的管理藝術。
中國制造業國際化的第四路徑:戰略聯盟
至于說到中國制造業國際化的第四條路徑—戰略聯盟,有多種組合方式。以阿根廷為例,那里存在外匯管制、配額、進口許可等一系列問題。柳工在那里開展了戰 略聯盟,我們不投資,只在本地進行叉車組裝。第一年,柳工在當地市場排名只到第四。今年會實現組裝近一千多臺叉車,做到這個規模,就是通過戰略聯盟。
柳工的國際化為什么成功?到目前為止,柳工的國際化是相對成功的。
柳工為什么成功?我想,大致有七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立意高遠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思路,打造“開放的國際化的柳工”。柳工的愿景就是把柳工做成世界級的工程機械企業,這是柳工的使命也是國家的使命。
第二,簡單說就叫入鄉隨俗。柳工尊重印度、波蘭等世界各地的員工,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比如,柳工請波蘭的文工團到中國巡演,并請來工廠所在地的工會領袖、政府官員,與柳工總部所在地柳州市結成友好城市。
第三,培養并引進國際化人才。舉例來說,2003年柳工只有5個人會說英語,現在柳工在各個領域都有會說英語的人才,僅中國員工就達上千人,大多數還具有專業背景。
第四,強大的研發體系與國際接軌的運營體系。為建立柳工研發體系,開發高品質產品,戰略、財務、采購、IT、HR、HSE(健康、安全、環境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加起來大約投入了數億元人民幣,用來提升企業內部的管理水平,達到管控全球公司的目的。
第五,從一開始就注重推廣、提升柳工品牌的國際形象。2003年的時候,柳工把全球同行業品牌做了三個層次的分類,最下面接近原點的都是中國品牌,包括 柳工在內。中間層次的,有韓國、日本、歐美的一些企業。最上面的是全球頂尖的排名前5的企業。柳工從原點做起,最終要把柳工打造成世界品牌。2008年, 柳工從美國聘請了一位品牌總監,全面管理柳工的國際品牌。
第六,風險防范,與“中國信?!焙献?,最大限度降低出口風險,建立強大的風險防控體系。
最后,企業始終要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
中國制造業國際化面臨的新挑戰
中國制造業國際化面臨的新挑戰是多方面的。
第一,全球經濟和政治的不確定性。第二,全球貨幣體系的重構,美元兌換人民幣、歐元、盧布、巴西雷亞爾,每天都在不停的變化,這給國際貿易和投資帶來了巨大風險。
第三,政治歧視、技術壁壘和貿易保護主義。
第四,全球制造業產能的嚴重過剩和過度競爭。
最后,全球化趨勢有可能終結,逆全球化的趨勢在增大。